避免走入“囚徒困境”的心理战术
两个人因为触犯了法律,被警察发现后抓了起来,并分别关在两间独立的房间里,无法互通信息,等着接受审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有两种选择:一是供出同伙(即与警察合作,背叛同伙);二是保持沉默(即与同伙合作)。其实两个人都知道,如果都保持沉默,拒不开口,就都被释放,因为这样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比他们更为聪明,所以就施实了这么一种办法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告发同伙,那么就可以宣布无罪释放;另外还可以拿到一笔数目很大的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最重的罪名来量刑,还要对他施以罚款。当然,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如果这两个人互相背叛的话,他们都会被按最重的罪名来量刑,当然,也就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人应该怎么办呢?是选择背叛还是合作?他们如果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就能得到对于他们最有利的结果:无罪释放。但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即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的同伙可能会背叛他,然后无罪释放,并带走一笔数目巨大的奖赏,而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是非常有可能的。但他清楚,同伙也明白这一点。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一性一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因为如果他的同伙选择沉默,那么他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选择背叛,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并不会损失什么。所以选择了背叛,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都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坐牢。
这是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一次讲演时举的一个十分形象的例子。我们常会说:“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一精一明一点,聪明一点,使自己不受损失。然而,这种自以为聪明的想法,反而会使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
在教授所讲的事例中,囚徒们如果彼此合作,坚不吐实,可为两人带来最佳利益,两人均得到无罪开释,但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为自己带来不一良的后果,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但却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
于是,囚徒双方都是基于自私的角度考虑,本想获得利益,却换来合作失败、双方都坐牢的结果。其实客观地分析,无论如何,出卖对方都会对自己有利,都会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正是这种想法使双方均陷入了困境——囚徒困境。
有两位出去旅行的女孩小李与小张,她们彼此并不认识,但审美眼光颇为相似,都在景德镇同一个瓷器店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瓷器。当她们在首都国际机场离机后,发现托运的瓷器在运输途中意外破碎,于是向航空公司提出索赔。但不巧的是物品没有发票等证明价格的凭证,航空公司评估人员估算瓷器的价值应该在1000元以内。于是,航空公司想了这么一招:分别告诉这两位小一姐,让她们把购买的价格分别写出来,然后告诉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认为,如果这两位小一姐都是诚实可信的,那么她们写下来的价格应该一样,否则必然有人在说谎。而说谎的人目的很明确,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所以这样一来,申报价格较低的那位小一姐应该相对可信。此时,公司按低价赔偿,并额外支付给那个报价较低的小一姐200元奖金。
这时,两位小一姐都会想到,航空公司估算瓷器价值在1000元以内,如果自己给出的损失价格比另一个人低的话,就可以额外再得到200元,而瓷器的实际价格是888元。
小李姑一娘一想,“航空公司不知道具体价格、小张肯定会认为多报损失多得益,只要不超过1000元即可,那么她最有可能报的价格是900元到1000元之间的某一个价格。所以,我就报890元,这样航空公司肯定采取我的价格,奖励我200元,我实际就可以获得1090元,而她就只能拿到890元。”
小张姑一娘一也想,“小李是个一精一明的姑一娘一,我绝不能上当,所以我就报原价.”
而小李姑一娘一又想,“那个家伙肯定不简单,我应该来个以退为攻的战略,我填880元,她肯定想不到了吧!”
而小张却报了个800元的价格。这样想来想去,最后她们却一致填了689元,因为她们认为再加上200元奖金,正好是原价,不会吃亏。她们都暗自为自己最终填了689元而兴奋不已。结果,航空公司收到她们的申报损失,发现两个人都填了689元,航空公司于是按每人689元进行赔偿。
而这两位超级聪明的姑一娘一最后各自只能拿到689元,还不够原价。本来她们俩可以商量好都填1000元,这样她们各自都可以拿到1000元的赔偿金,但因为算计对方,结果搞得自己吃亏,最后搞得大家都不得益。
显然,这个故事也是“囚徒困境”带给博弈双方的负面结局,博弈者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策划。就好像下棋一样,如果你想赢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学会考虑对方的想法与决策,然后再灵活应对。而此时对方也在揣测你的心理,于是在两个聪明绝顶的人之间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博弈战,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双方皆为此付出代价。
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自己走入“囚徒困境”之中,在没有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摆脱悲惨的结局。因此,在利益面前,除了为自己考虑之外,还要学会顾及别人,放眼长远的利益,不要过于算计,过于一精一明,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